綠嶺公司悲痛悼念李保國教授
文章出處:責任編輯:Admin人氣:次發表時間:2018/05/07
翠柏凝春、天人同悲。4月11日上午8時,寒風嗚咽,涼透皮膚,綠嶺公司400余名員工在綠嶺廣場分列于李保國教授遺像前,集體鞠躬默哀三分鐘,恩人離世,淚如泉滴。
追悼會上,綠嶺公司董事長高勝福哽咽難言,多少共處歲月里,一起技術探討,一起山地勘察,一起共睹綠嶺的點滴成長,濃于親人的情感,在這一刻,奔涌流淌。高勝福在追悼辭中說道:
我們最敬愛的李保國老師于 2016年4月10日凌晨4時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臟病,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,享年58歲。
在天人同悲的日子里,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一起送別我們的摯友、綠嶺的恩人、英年早逝的農業界農民般樸實的教授——李保國老師。
李保國老師1958年生,是博士生導師,中國經濟林協會常務理事、河北省核桃產業創新技術聯盟理事長;全國勞模、河北省特等勞模,全國師德先進個人、全國綠化獎章、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、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、河北省十大農業技術推廣專家。
穿著隨意的李老師站在村民中間,陌生人很難相信他就是教授。就是這樣一個像農民的教授,把一生都獻給了太行山,他用科技的力量,把荒山禿嶺丟進歷史,把綠水青山留給未來;他用責任和擔當,讓貧窮困苦成為過去,讓富裕文明變成現實。
1999年我們綠嶺公司成立之初,正是李保國教授經過實地測量,規劃了適合優質薄皮核桃栽植技術的荒山治理的整地模式,確定了綠嶺產業的發展方向。帶領我們開創了可推廣,可復制的荒山綜合治理模式,宣告了荒山是能夠給人類創造財富的;帶領我們開創了“樹、草、牧、沼”四位一體的生態種養模式,保證了綠嶺核桃的綠色有機品質;帶領我們開創了核桃樹的矮化密植集約化管理技術;帶領我們研究出了中國最好的核桃新品種綠嶺核桃;帶領我們爬坡過坎成為使綠嶺成為核桃產業的領導者;帶領我們開創了產業扶貧融合發展的新模式,形成了太行山核桃產業帶,帶動了成千上萬人脫貧致富。可以說沒有李老師就沒有綠嶺,就沒有綠嶺的現在。
他的事跡他的貢獻難以用語言表達,他的不怕苦不怕累,敢想敢干的拼搏精神;理論聯系實踐的扎實精神;堅持不懈的執著精神;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;依托科技支撐,用知識指導生產的創新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綠嶺人尊敬,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,去發揚。
李老師的一生光明磊落,樸實無華,他不吸煙不喝酒,衣著樸素,以最普通的家常便飯支撐其超負荷的勞動強度。他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整個太行,他的愿望就是讓山更綠,讓人更富,讓產業發展壯大。
李保國老師就這樣匆匆的離開了我們,想見儀容空有影,欲聞教誨杳無聲。學生失去了一位好老師,子女失去了好慈父,農民失去了一位好教授。綠嶺更是失去了一位領路人,是您為綠嶺把握了方向,是您把綠嶺引向了光明,綠嶺的發展需要您呀,李老師您怎么就舍我們而去呢。您用矯健的步伐丈量了太行,走遍了綠嶺大地;我們忘不了您為培育核桃新品種日夜奮戰在試驗田;忘不了您親力親為指導栽下一棵棵幼小核桃苗,使它長成參天大樹;忘不了您在酷暑夏天手把手的教我們如何實現核桃樹的矮化密植;忘不了您語言簡潔,道理深刻的一次次教誨;忘不了您既嚴厲又慈愛,不怕苦和累事事帥先垂范的教授風范;忘不了您雷厲風行見問題就批見隱患就揭的責任擔當;李老師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。您的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,為我們永遠學習的典范,作無限追求的動力,將激勵我們把綠嶺的事業做大做強,把產業扶貧融合發展的模式發揚光大,使太行山越來越綠,廣大農民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廣闊。
李老師安息吧,李老師一路走好,李老師永垂不朽。
追悼會上,山荊詩刊副主編劉素軍一首挽詩表達對李保國教授的深切懷念:
驚聞噩耗欲心摧,人去堪知不可追。
最嘆同齡金壽淺,尤懷偉績太行巍。
泜河作墨書哀帳,綠嶺鋪箋刻頌碑。
一曲悲歌相送遠,英才天妒卻何為?